莫迪清醒认识到印度最大敌人是自己 依赖问题亟待解决。印度总理莫迪最近的一番话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他表示,印度没有主要敌人,如果非要找一个,那就是“对其他国家的依赖”。这番话出自一个拥有14亿人口、立志成为世界大国的国家领导人之口,显得尤为引人注目。
莫迪将这种依赖比作一个武林高手指出自己内功不足的问题。他在古吉拉特邦发表讲话时,特别提到了造船和航运领域的依赖问题。他提到,五十年前印度自己制造的船只还能支撑国内40%的进出口贸易,但现在这一比例降至5%。这意味着印度每年要向外国航运公司支付约750亿美元的运费,这笔钱几乎相当于印度当年的国防预算总额。这种情况非常讽刺,一边是重金打造军队,另一边却是巨额资金流向国外。
除了航运,芯片也是印度高度依赖进口的关键领域。全球“芯片荒”期间,印度深受影响,汽车厂因缺芯停产,电子产品价格飞涨。在军事方面,印度的武器库被戏称为“万国牌”,主力战机、防空系统等都来自不同国家。这种依赖不仅增加了后勤维护的复杂性,还使国防安全受制于人。
莫迪强调,“依赖是敌人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利益流失和安全风险。这个“敌人”无形中吞噬着印度的财富和未来。
印度的“依赖病”有其历史根源。独立后,印度走上计划经济道路,实行“许可证拉吉”制度,扼杀了市场活力。直到1991年,印度外汇储备见底,才被迫进行经济改革。然而,短视的政策导致国内企业无法与外国竞争,造船业等产业逐渐衰落。
莫迪提出“自力更生”和“印度制造”的口号,目标是在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时成为一个发达国家。政府确实在港口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“印度制造”仍面临基础设施、土地和劳工问题以及技术工人短缺等挑战。
此外,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也充满矛盾。它希望与所有大国保持良好关系,但在关键技术供应链上依然高度依赖中国,在国防上依赖俄罗斯。这种依赖使得印度的“大国梦”缺乏底气,每一个外交动作都必须谨慎考虑依赖的风险。
莫迪的讲话实际上是在提醒全世界和印度人民,印度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,必须先解决自身的内功问题。否则,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只是空中楼阁。
拉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